計劃簡介
1930年《香港南中報》專欄「南國之風」刊登香港首個旅行專輯開始,黃佩佳、吳灞陵等文化人相繼成立旅行團,開拓本地旅遊風氣。在此創舉之前,這些第一代香港文化人早已關注城市的人文資源,他們通過親身的體驗與筆錄,以《華僑日報》副刊「香海濤聲」為平台,累積對維多利亞城的觀察與思考,留下大量本地風土人情歷史觀察和紀錄,成為日後中外人士深入青山綠水的重要基石。
後話文字工作室主理的「《華僑日報・香海濤聲》(1925-1930)資料庫及遊覽小本編製計劃」,以《華僑日報》創刊五年來頭版副刊「香海濤聲」為對象,整理了該刊數千條文案,轉譯當中的地景資料成為地圖資料庫。使用者透過資料庫提供的線索,可以回顧香港文化「黎明期」的人文地理面貌,按照各自的喜好與研究興趣持續運用這些歷史資源。
後話為了活化旅遊家留下來的人文結晶,特意編寫了六本中英對照旅遊小冊子「遊覽小本」。旅客可透過資料庫下載,或在講座及展覽活動以及派發點取得小本,重訪各種香港歷史及文化現場。
本計劃由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贊助,使本地人文遺產得以重新流轉呈現,亦感謝香港恒生大學、香港教育大學、樹仁大學以及香港新聞博覽館在推廣上的協助,讓更多人看到香港的歷史足跡。
項目資助:
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
計劃顧問:
黃仲鳴博士(香港樹仁大學)、鄒芷茵博士(HSUHK)、葉倬瑋博士(EDUHK)、鄭明仁先生